《天书奇谭》:一部“超前”的国产动画
曾于里
上海美术制片厂于1983年推出的《天书奇谭》,根据罗贯中、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《平妖传》部分章节改编而成,选取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片段,编剧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。可以说,动画片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创作。
平民化的讽刺
《天书奇谭》讲述的是,奉命在天庭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,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,私自打开石龛门拿出天书观看。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,并且天书上写着“天道无私,流传后世”。
不料,在袁公回天庭述职之时,三只狐妖偷吃袁公练就的仙丹,幻化为人形。从这儿开始,三只狐狸成了这部动画片绝对的主角。
但《天书奇谭》在叙事上就打破了这一范式,三只狐妖成主线。并且,与《西游记》总体上颇为顺利的斩妖除魔不同,因为袁公的徒弟蛋生的稚嫩和经验不足,他在与几个狐妖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,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狐妖兴风作浪、“平步青云”。
老狐狸是这群狐妖的领头人物,她身体佝偻,扮相丑陋,神态诡谲,诡计多端;粉红色的狐妖,美艳妖娆、忸怩作态,实际上是“伐性之斧”;男狐狸则贪吃愚蠢,滑稽可笑。
除了这三只狐妖外,电影中出现的时代群像,无论是庙里的和尚、还是代表庙堂的县官、府尹、皇帝,乃至于天上的玉帝,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。比如庙里的老和尚,道貌岸然、六根未净;县官和府尹自私猖狂、见钱眼开,满脑子想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;小皇帝娇生惯养、残暴无知;就连玉帝也脑满肠肥,平庸昏聩,滥用权力……
《天书奇谭》具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。但它一点也不苦大仇深,而是带有漫画式的夸张、平民化的狂欢,尽情释放着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。
这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方面是,动画片中的反派形象,借鉴了年画、京剧、绍兴泥娃娃等众多与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,让他们的造型自带诙谐滑稽的特征,相当生动鲜活。
比如县官的形象,创意来自于京剧中的丑角。脸部中心位置用白粉画出一个方形,眉毛为一字眉,几缕稀疏错落的鼠须上是一对星星眼,而官帽的帽翅上为铜钱形状,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贪财滑稽的丑角。贪财的府尹矮矮胖胖有点像财神爷的扮相,但两颗不断转动的眼珠子则体现出他的精明狡猾。小皇帝则小圆脸、八字眉、小眼睛、朝天鼻、嘟小嘴,既有传统戏剧丑角的特征,也嘲讽了普通人家里宠坏的“小皇帝”。
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,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;时至今日,如此反权威、反教条、反虚伪的批判精神,也在式微。
崇高的悲剧
但《天书奇谭》又不止于此。与三只狐狸的斗争,以及由此揭开的社会丑态群像,是动画片的主线之一。另一条主线则与天书有关,冲突发生在袁公与玉帝之间。
袁公的形象,有点像关公。他脸形方正,一双丹凤眼,有着鲜红的胡须与眉毛,眉尾向上高扬,额上有个上弦月的印记,连鬓的红胡子垂到胸前,平时着一身白袍,气质英武刚正。
袁公在天庭并未得到重用,一众神仙去瑶池盛会,他因为级别低去不了。偷偷打开天书,发现上面写着“天道无私,流传后世”,他很纳闷:既然如此,为何又密封起来,严加看管呢?袁公面临着两难选择:是遵循天道,无私地惠及百姓,还是听从长官命令,把天书给封锁起来?
于玉帝而言,天书有可能落入坏人手中,引发风波,把天书封锁起来一了百了。动画片其实也论证了玉帝的担忧,天书落入三只狐妖手中,的确引发了风波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玉帝“不仁”,藏住天书以维护神仙的权威。
但在袁公看来,担心天书落入坏人之手就把天书封锁起来,无异于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。他相信:天道无私,自有慧光。而如果是为了维护神仙权威,故意隐藏天机,那么就违背了天道的无私准则。所以,袁公屡屡违背玉帝的命令,把天书带到人间。
作为“中国学派”的典型代表,《天书奇谭》也恰如其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,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。比如动画片中山林云海、市井生活、宫殿楼阁,利用传统中国画中的不同用墨技法,各美其美,相得益彰。高耸山峰,用意象造型,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;市集街道,则用工笔绘制,线条简练、细节精致、韵味深长。
《天书奇谭》没有过时,它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汲取。
本期编辑 周玉华
上海美术制片厂于1983年推出的《天书奇谭》,根据罗贯中、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《平妖传》部分章节改编而成,选取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片段,编剧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。可以说,动画片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创作。
《天书奇谭》海报《天书奇谭》也是继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之后又一部经典的彩色动画长片。虽然《天书奇谭》的声势似乎不如前两部响亮,但在评论界,《天书奇谭》一直被视为“经典中的经典”,它同样是老一辈优秀动画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。
对于不少70后、80后观众来说,《天书奇谭》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童年,这一次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是回到童年的最好契机。修复版极大提升了电影的清晰度,画面更清新流利,声音效果愈加优质饱满。
平民化的讽刺
《天书奇谭》讲述的是,奉命在天庭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,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,私自打开石龛门拿出天书观看。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,并且天书上写着“天道无私,流传后世”。
不料,在袁公回天庭述职之时,三只狐妖偷吃袁公练就的仙丹,幻化为人形。从这儿开始,三只狐狸成了这部动画片绝对的主角。
但《天书奇谭》在叙事上就打破了这一范式,三只狐妖成主线。并且,与《西游记》总体上颇为顺利的斩妖除魔不同,因为袁公的徒弟蛋生的稚嫩和经验不足,他在与几个狐妖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,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狐妖兴风作浪、“平步青云”。
老狐狸是这群狐妖的领头人物,她身体佝偻,扮相丑陋,神态诡谲,诡计多端;粉红色的狐妖,美艳妖娆、忸怩作态,实际上是“伐性之斧”;男狐狸则贪吃愚蠢,滑稽可笑。
除了这三只狐妖外,电影中出现的时代群像,无论是庙里的和尚、还是代表庙堂的县官、府尹、皇帝,乃至于天上的玉帝,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。比如庙里的老和尚,道貌岸然、六根未净;县官和府尹自私猖狂、见钱眼开,满脑子想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;小皇帝娇生惯养、残暴无知;就连玉帝也脑满肠肥,平庸昏聩,滥用权力……
《天书奇谭》具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。但它一点也不苦大仇深,而是带有漫画式的夸张、平民化的狂欢,尽情释放着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。
这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方面是,动画片中的反派形象,借鉴了年画、京剧、绍兴泥娃娃等众多与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,让他们的造型自带诙谐滑稽的特征,相当生动鲜活。
比如县官的形象,创意来自于京剧中的丑角。脸部中心位置用白粉画出一个方形,眉毛为一字眉,几缕稀疏错落的鼠须上是一对星星眼,而官帽的帽翅上为铜钱形状,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贪财滑稽的丑角。贪财的府尹矮矮胖胖有点像财神爷的扮相,但两颗不断转动的眼珠子则体现出他的精明狡猾。小皇帝则小圆脸、八字眉、小眼睛、朝天鼻、嘟小嘴,既有传统戏剧丑角的特征,也嘲讽了普通人家里宠坏的“小皇帝”。
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,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;时至今日,如此反权威、反教条、反虚伪的批判精神,也在式微。
崇高的悲剧
但《天书奇谭》又不止于此。与三只狐狸的斗争,以及由此揭开的社会丑态群像,是动画片的主线之一。另一条主线则与天书有关,冲突发生在袁公与玉帝之间。
袁公的形象,有点像关公。他脸形方正,一双丹凤眼,有着鲜红的胡须与眉毛,眉尾向上高扬,额上有个上弦月的印记,连鬓的红胡子垂到胸前,平时着一身白袍,气质英武刚正。
袁公在天庭并未得到重用,一众神仙去瑶池盛会,他因为级别低去不了。偷偷打开天书,发现上面写着“天道无私,流传后世”,他很纳闷:既然如此,为何又密封起来,严加看管呢?袁公面临着两难选择:是遵循天道,无私地惠及百姓,还是听从长官命令,把天书给封锁起来?
于玉帝而言,天书有可能落入坏人手中,引发风波,把天书封锁起来一了百了。动画片其实也论证了玉帝的担忧,天书落入三只狐妖手中,的确引发了风波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玉帝“不仁”,藏住天书以维护神仙的权威。
但在袁公看来,担心天书落入坏人之手就把天书封锁起来,无异于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。他相信:天道无私,自有慧光。而如果是为了维护神仙权威,故意隐藏天机,那么就违背了天道的无私准则。所以,袁公屡屡违背玉帝的命令,把天书带到人间。
作为“中国学派”的典型代表,《天书奇谭》也恰如其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,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。比如动画片中山林云海、市井生活、宫殿楼阁,利用传统中国画中的不同用墨技法,各美其美,相得益彰。高耸山峰,用意象造型,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;市集街道,则用工笔绘制,线条简练、细节精致、韵味深长。
《天书奇谭》没有过时,它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汲取。
本期编辑 周玉华
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双轮驱动 看泰安贸促工作2025破局新密码
27日,2025年全市贸促(国际商会)工作会议召开,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,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。过去一年,泰安市贸促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,精心举办重大经贸活动,搭建内引外联桥梁纽带,持续优化服务企...